人口超千萬,GDP過萬億:中國這11個城市做到了
千萬人口、萬億GDP,是不少城市的“心結”,也是任何一座有雄心的大城市都不容錯過的“路標”。 據近日中國新聞周刊統計分析,在去年寧波和鄭州的GDP首次破萬億后,中國躋身“萬億俱樂部”的城市已有16個。 它們分別為:上海、北京、廣州、深圳、天津、蘇州、重慶、武漢、成都、杭州、南京、青島、無錫、長沙、寧波、鄭州。
千萬人口、萬億GDP,是不少城市的“心結”,也是任何一座有雄心的大城市都不容錯過的“路標”。 據近日中國新聞周刊統計分析,在去年寧波和鄭州的GDP首次破萬億后,中國躋身“萬億俱樂部”的城市已有16個。
它們分別為:上海、北京、廣州、深圳、天津、蘇州、重慶、武漢、成都、杭州、南京、青島、無錫、長沙、寧波、鄭州。
而就在這幾天,有關杭州人口正式突破一千萬的消息也引發關注。盡管目前已“辟謠”是非官方消息,但基于目前杭州的人口基數和去年的人口增勢,今年杭州躋身人口“千萬俱樂部”應該是板上釘釘的事。
國民經略統計,包括杭州在內,目前人口過千萬的城市也恰好達到16個。
來源:國民經略
它們依次為:重慶、上海、北京、成都、天津、廣州、深圳、武漢、石家莊、哈爾濱、蘇州、臨沂、鄭州、南陽、西安、杭州。
綜合這比兩份名單,當前GDP過萬億、人口過千萬的“雙料”城市,實際上只有上海、北京、廣州、深圳、天津、蘇州、重慶、武漢、成都、鄭州、杭州,共11個。
如果要論中國當今的頭部城市或者說頂級城市,這11個城市,當之無愧。
除了它們,到底還有哪些“未來之城”最有希望升級為頭部城市?GDP過萬億、人口過千萬,對城市究竟意味著什么?面對全面打響的城市戰爭,我們又該如何擇一城而居?
1、頭部城市分布:南方完勝北方
雖然都是GDP上萬億,人口上千萬,但這11個城市的具體情況又因城而異。
重慶是唯一常住人口達3000萬的中國城市。2000萬以上的城市,還有上海、北京。
排在第三位,也是最接近2000萬人口的城市——成都,差距仍在370萬左右。
也就是說,按照常規增長速度(不包括區劃調整),至少未來十年,中國2000萬以上人口城市,基本上有且僅有重慶、上海、北京。
今年5月,武漢高調提出將推動城市人口從1000萬向2000萬跨越,離目標尚有900萬距離,這只能說是一個長遠性目標。
GDP方面,30000億以上的城市僅有上海、北京,最靠近的深圳也仍有6000億的差距。這意味著上海、北京的優勢至少還可以維持數年。
不過在20000億的門檻外,天津、蘇州的距離已經非常近。未來幾年,中國GDP頭部城市,將大致維持在2個30000億城市和5個20000億城市的格局。
11個“雙料城市”中,僅有廣東一個省占據兩席。再次證明,在中國大大小小的多對“雙子星”城市中,廣州、深圳實際上才是最亮的“雙子星”。
論城市群來看,京津冀分別有北京、天津入圍;長三角有上海、蘇州、杭州三城入圍;粵港澳大灣區有廣州、深圳;成渝城市群則仍是兩大主力城市——重慶、成都;長江中游城市群有武漢;中原城市群有鄭州。
前三大國家級城市群,拿下了11個城市中的7個席位,足以說明它們的實力。而單論頂級城市,成渝城市群確實有實力成為第四極。
南北分布,11個城市中,北方城市只有北京、天津、鄭州3個,南方則占到8個。至少在頂級城市上,南方已經完勝北方。
東中西分布,東部地區有7個,西部和中部各占兩個。這與目前東中西整個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大體吻合。
2、下一座“雙料城市”是誰?
有經濟學家稱,中國需要8個一線城市,但中國的“頂級城市”除了上述11個外,還有不小的擴容空間。
首先,在分布上,目前西北、東北乃至東南(福建)仍缺乏頂級城市。這些區域,也需有頂級城市的支撐作用。
其次,目前在人口和GDP“雙料”方面的后備城市較多。
如果按照人口和GDP同時達到800萬和8000億以上的標準,上述11個城市之外,南京、青島、長沙、寧波、濟南、泉州、西安、東莞共8個城市,是目前最接近達標的“雙料城市”。其中,南京、青島、長沙、寧波,GDP已經超過萬億,但人口仍未達標。
不過,青島的人口已經很接近了。不出意外,它應該就是第12個GDP萬億、人口千萬的“雙料城市”。
另外,西安的常住人口去年底已經突破千萬,但GDP仍在8000億級別。
濟南、泉州、東莞,三個城市目前都還在人口800萬、GDP8000億的階段。
可以簡單把這8個城市分為兩類——省會和非省會城市。
相對來說,省會城市在晉級“雙料城市”上勝算可能更大。 比如,南京、長沙、濟南都提出了要打造“強省會”。特別是南京、濟南的首位度明顯偏低,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。
當然,副省級城市青島也已在申報創建國家中心城市。最近還被直接點名要求加大中心城區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力度,全面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。
對這幾個城市來說,當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快聚集“人氣”。
西安則是例外,經過過去兩年的“搶人”,眼下最重要的是要推進工業倍增計劃,將GDP總量做上去。
其它4個非省會城市——寧波、佛山、泉州、東莞為一檔。
其中寧波的GDP已經過萬億。對這幾個城市來說,未來GDP達到萬億,相信只是時間問題,但人口是否能夠超千萬,不確定性要相對大一些。
8個候選“雙料城市”中,北方有青島、濟南、西安3個,南方則有5個。也就說,未來南方頂級城市的優勢還將繼續擴大。
論區域分布,中西部僅有長沙、西安兩個,其余全位于東部。
在城市群分布上,長三角收獲南京、寧波兩個;粵港澳收獲東莞;長江中游和關中平原城市群各收獲一個;最大贏家是山東——濟南和青島都有望成為頂級城市中的“雙子星”。
3、還有哪些城市有望入圍
另外還有一些未點名的城市,也已經非常接近GDP8000億、人口800萬的標準。
如,無錫的GDP已超過萬億,但人口尚只有700萬左右。
東北地區,目前還沒有出現GDP8000億的城市;人口800萬以上的城市有沈陽和哈爾濱;長春和大連,則均在人口700萬、GDP7000多億的階段。
雖然目前在“雙料城市”中缺席,但上述城市生態也說明東北的城市基礎確實不差,眼下三四座主力城市都有望晉升。
來源:《促進東北地區新一輪振興的空間發展策略》
目前最需要的是要發展一座具有區域號召力和凝聚力的頭部城市。積極申報和創建國家中心城市,或是一個不錯的突破口。
另外,佛山GDP預計今年即可突破萬億,人口也能邁上800萬大關。
福州,去年GDP接近8000億,人口也達到了774萬。它與泉州,誰能率先升級,有待觀察。
合肥,人口已經超過800萬,GDP預計今年站上8000億。
從這些后備城市的分布可以看出,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,不僅擁有最多的頂級城市,且城市的發展梯度和結構非常好,幾乎每個層次都有自己的代表。
2008—2018年,武漢、長沙、鄭州GDP、人口增長數據制圖:西部菌
中部六省會中,武漢、鄭州、長沙、合肥都有望成為頂級城市,說明整體實力不俗。
相對來說,西部地區中,除了重慶、成都、西安三極,后備力量的發育明顯不足。
4、為什么要看好大城市
近年來,以GDP的標準來評判一座城市已經越來越引發爭議。
但是,對于絕大多數城市,尤其是對處于發展中階段的地區和城市而言,GDP和人口,仍是衡量一個城市發展最具說服力的標尺。
從發展趨勢而言,未來也注定是大城市,尤其是GDP和人口雙豐收的大城市的時代。
今年4月發布的《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》已經明確釋放了“大幅增加落戶規?!钡男盘?;最近國家五部門再次下發通知,要求通過放開省會及以下城市的落戶來促進就業。
這些政策信號都表明,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將越來越被倚重。
區域要平衡發展,但絕對不是平均主義。這兩年“強省會”戰略由中西部向東部的蔓延,就是這種邏輯的產物。
最近就有文章顯示,中國有12%的城市正在收縮。這些收縮的城市,一方面是所在地方發展的衰退,但另一方面實際上也是大城市、都市圈吸引力全面增強的一種結果。
來源:城市財經
去年開始,城市地鐵的建設標準提高到“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00億元以上,GDP3000億元以上,市區常住人口在300萬人以上”,更證明,城市沒有一定的人口和經濟體量,不僅是發展后勁缺乏,獲取資源、政策的難度也會越來越高。
在房地產界,關于房價有一句話是“短期看政策、中期看土地、長期看人口”。對于城市而言,它可能是短期看GDP,中期看人口,長期看區域。
換言之,一些三四線城市哪怕眼下GDP看著還不錯,但長遠角度必須要看其人口的增長空間和所處的區域。一句話,人口增長缺乏后勁,遠離大城市群、都市圈的城市,就業、置業的選擇,都應該更慎重。